当前位置:首页 > 园区活动 > 中关村火花活动 中科院力学领域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
中关村火花活动 中科院力学领域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

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在京中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中科力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培宏望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定于2022年7月12日共同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中科院力学领域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届时望京留创园执行董事、总经理张一将作为嘉宾进行望京留创园发展概况及落地政策宣讲,并有4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


01活动时间

2022年7月12日(星期二)14:00

02活动地点本次活动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会议ID:429536491



03活动组织

指导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中科力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培宏望志科技有限公司

04活动议程图片(一)开场及领导致辞

1.主持人开场

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科技处或中科力森领导致辞

图片(二)科技成果项目路演

1. 柔性智能抗冲击防护技术及产业化

2. 柔性射频电子面膜仪

3. 稀土永磁绿色镀膜及产业化技术

4. CO2跨临界冷热联供机组

(三)交流讨论


(四)政策培训

关于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郑琳;

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概况及落地政策宣讲,张一;

(五)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05项目简介图片01柔性智能抗冲击防护技术及产业化

1.项目简介:柔性智能抗冲击材料为中科院力学所魏延鹏正高级工程师团队经过多年研发的一种力学性能随冲击载荷变化而变化的轻质高分子聚合物(FIAM材料),具有独特的冲击相变及可修复特性;实现对冲击载荷的智能响应,同时具备超高的振动抑制特性。历经多年技术积累,形成了一套基于力学环境定向优化的材料设计体系,并形成了适用于宽域冲击环境防护的多系统FIAM复合材料。基于柔性智能抗冲击防护技术,布局柔性智能防护生态,进行极端环境安全防护、极限运动防护、高价值精细化防护、极致静音防护四位一体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已经成功开发新型柔性防弹衬垫、新型军/民用护膝护肘、极致静音瑜伽健身垫、智能柔性电子灌封胶等定型产品,能够对人体、关键器件等起到明显的冲击防护效应,在冲击防护领域引领革命性创新。

2.成果简介目前已经开发完成或接近完成的有四款产品:1.IMECAM新型柔性防弹衬垫,已经定型量产;2.IMECAM智能柔性电子灌封胶,已经定型量产;3.Ishelter儿童护膝,第一版已经完成,继续优化打样中;4.Ishelter极致静音瑜伽健身垫,已经定型小批量生产;5.柔性支撑碳纤维担架,已经定型量产;6.高价值高价值精细化防护箱内衬垫,已经定型量产。正在同步开展的产品线有:1.儿童居家静音鞋,2.瑜伽裤,3.军用护膝护肘,4.极致静音贴,5.极致静音膜等。
3.应用前景柔性智能抗冲击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重点布局柔性智能防护生态,进行极端环境安全防护、极限运动防护、高价值精细化防护、极致静音防护四位一体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在冲击防护领域引领革命性创新。
4.团队介绍团队负责人魏延鹏为中科院力学所正高工,任军委科技委XX专业组成员、国防973专家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成员、引信动态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02柔性射频电子面膜仪

1.项目简介:

美容去皱是每个人的愿望,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射频电流具有改善皱纹、增强皮肤弹性的功能,相关的技术已经应用在临床和家用场景。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限制,市场上并没有既方便使用,又物美价廉的产品。本项目研发的柔性可拉伸射频面膜仪,巧妙地将射频除皱与面膜相结合。特殊的线路设计使其具有优异的柔性和拉伸变形性能,从而使得仪器能够与人脸完美贴合,并对皮肤稳定地发射均匀可控的射频能量,为皮肤真皮层进行选择性加热,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达到改善消除皮肤皱纹的美容效果。


2.成果简介

该款可拉伸射频除皱面膜采用区域化的点阵射频设计方式,根据面部不同部位皮肤的性质与特征将面部皮肤分为3-5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对射频电极的间距、直径等参数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得射频能量能够均匀发射到2mm至4mm的真皮层区域。同时,通过控制射频电流在不同区域的作用功率与间断时间,进行可控的能量输入,从而实现最佳的除皱效果。这种设计方式尤其对于改善额横纹、法令纹等较深的皱纹具有很好的功效。在使用射频除皱面膜之前要现在脸部涂抹凝胶,它可以降低表皮阻抗,使得射频能量集中于皮肤真皮层。同时,射频电流的热效应还可以促进皮肤对于凝胶中玻尿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改善皱纹的同时起到保湿护肤的作用,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可拉伸射频除皱面膜的功率输入分为5档,使用者可以结合自身感受,选择合适的档位,进行个性化的使用。射频除皱面膜的使用频率为一周2到3次,每次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相比于作用面积小的手持式仪器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可拉伸射频面膜以其特有的可穿戴的面膜形式,保证了仪器与脸部的完美贴合,并且通过区域化的点阵射频设计方式,实现了射频能量均匀可控地传入皮肤真皮层,安全高效地实现了改善消除皱纹的美容效果。


本项目利用柔性电子技术,开发出可拉伸射频除皱面膜,巧妙地将射频除皱与面膜相结合。特殊的线路设计使其具有优异的柔性和拉伸变形性能,从而使得仪器能够与人脸完美贴合,并对皮肤稳定地发射均匀可控的射频能量,提高了效率,方便携带,能够居家使用,解放双手,同时大大降低使用成本,让老百姓都用的起,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


3.应用前景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容仪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美容仪产品产量增速超过20%,家用美容仪赛道可能正处于国产品牌爆发的阶段。


虽然中国家用美容仪规模在不断增长,但相较于日韩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家用美容仪渗透率很低,过去近10年时间,在本就渗透率极低的中国市场,美容仪市场份额亦被雅萌、宙斯等海外品牌占据。


目前,被称为"射频医美器械"的设备数量超过200种,仅有30余种在欧洲、美国、日本或韩国通过当地医疗器械认证。截至2021年10月,通过NMPA认证的射频医美器械有21款,中国自主研发的仅有2款,而且都没有可拉伸、全覆盖的能力。


2021年中国射频医美器械合规市场规模高达8.46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增速仍然较高,2025年中国射频医美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1.3亿元,增长率为17.7%。市场潜力巨大。


4.团队介绍

团队拥有国家杰青,优青,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优秀的科研人员20余名,长期从事柔性电子技术和复合材料等相关专业的研发和技术开发,已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等高影响力期刊,获中国力学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发明了多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柔性传感器与电子器件,申请/授权30多项发明专利。


03稀土永磁绿色镀膜及产业化技术

1.项目简介: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是优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体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关键材料,但极易腐蚀的特性严重限制其长寿命服役。目前国内外主流表面防护处理方法为电镀,但其存在酸碱水排放、涂层尺寸难以控制和耐蚀性较差等问题。另一方面,电动汽车高速、重载等苛刻工况易使电机发热并造成磁体不可逆退磁,从而恶化电机性能。添加高含量重稀土Dy/Tb可有效提高磁体矫顽力从而增强热稳定性,但重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亟需减少其用量并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本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高能脉冲磁控溅射技术(HiPIMS)以及等离子体反馈控制技术,两者结合实现对高离化率等离子体能量的有效调控和高效的薄膜沉积,从而获得超薄、致密、耐蚀Al基新防护/强化涂层体系。涂层厚度仅为同等性能电镀层的1/5,在冷热交变环境下防腐蚀能力强,耐盐雾腐蚀时间可达1000h。同时,与传统重稀土晶界扩散相比,Al基强化涂层体系可在减少重稀土使用量10%前提下保证矫顽力的同等提升幅度。此外,项目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实现规模化表面防护/强化机组的复制和扩大,形成规模化量产,生产过程不存在不存在任何固/液/气污染问题,彻底解决电镀工艺酸、碱废水排放的问题,推动NdFeB磁铁表面防护/强化向绿色、高品质方向发展,填补我国NdFeB永磁材料绿色防护/强化技术规模化工程应用空白。


2.成果简介

面向新能源汽车、3C消费类稀土永磁的迫切需求,以汽车驱动电机磁材表面涂层为目标,专注于高能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发展,建设NdFeB永磁材料绿色防护/强化生产线。本技术源于2012年中科院装备研制计划,2019年获得中科院STS专项支持,2021年获批科技部“稀土新材料”国家重点研发支持。项目提出了新型NdFeB磁体超强耐蚀防护涂层和低重稀土晶界扩散涂层体系,并建设完成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NdFeB永磁材料绿色防护/强化生产线,旨在形成行业范例,形成电镀替代绿色镀膜技术,填补我国驱动电机高性能磁材应用空白。


3.应用前景

可为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变频空调、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提供高耐蚀性、高矫顽力NdFeB磁体


4.团队介绍

团队目前拥有11名固定研究人员,包括二级研究员1名,4名副研究员以及6名工程师,成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专项、科技部中加国家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负责人和核心骨干,涵盖材料、物理、机械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方向,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创新团队。出版《力学与工程应用》文集,拥有4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在金属覆盖层方面制定了GB/T《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铝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曾获黑龙江省、湖北省及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012-2014 年连年获中科院北京分院技术转移工作组织奖励。


04CO2跨临界冷热联供机组

1.项目简介:

针对酒店、商超、大型场馆等场景对冷、热的综合需要,以及供热、空调场景对冷、热的单独需求,中科院力学所研发了CO2跨临界循环冷热耦合联供设备,以电能为输入,以冷、热水为输出,可实现单热模式、单冷模式、冷热耦合模式的自由切换,实现了“碳中和”背景下,冷、热的电气化、综合、高效供给,是一款符合“双碳”需求的高技术产品。在供热、中央空调、工业产热等领域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2.成果简介

聚焦CO2跨临界热力循环领域,发展了弹性元件压紧的主动密封技术,提升了关键部件内大压差动密封效果;创新地提出、研制了自冷凝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系统,实现了30℃常规冷却水条件下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系统的长时间稳定运行,解决了CO2跨临界动力循环面临的亚临界CO2冷凝难题;进一步提出了CO2跨临界冷热耦合联供系统及控制技术,实现了单冷、单热、冷热三种供能模式的自由切换与优化匹配,大幅提升运行能效。


3.应用前景

该成果可用于居民供暖、铁路站房、中央空调、酒店冷暖联供等场景,小机型主要面向乡村农户、城市周边别墅,大机型主要面向宾馆、学校、办公楼、生活小区、科技园区、工业厂区。


4.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依托中科院力学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CO2跨临界热力循环和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20余人的技术研发与转化团队,其中包括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2名、高级工程师1名、助理研究员2名、工程师1名,以及12名科研辅助人员。

客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