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9个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19年10月9日至2019年10月23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现发布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2020 年度拟在媒体融合方向设置3 个研究任务, 安排不少于3 个项目。
1. 基于新闻报道场景的AI 辅助写稿机器人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新闻热点发现及重大突发事件跟踪等典型新闻报道场景的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AI) 写稿学习算法与技术, 研究非线性复杂场景智能成稿学习算法;研发支撑智能写稿的新闻报道选题及素材知识库云服务系统平台, 支持对官方媒体、自媒体平台等多渠道来源的新闻素材进行内容过滤、自动标签和主题聚合;研发新闻报道AI 写稿机器人系统, 针对地震、爆炸、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以及体育内容报道等新闻热点, 实现文字图片和短视频内容稿件AI 自动生成, 提高新闻报道效率;研究AI 写稿机器人稿件质量评价方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改善写作质量。
考核指标:新闻报道写稿素材知识库视频素材达到500 万件以上, 平台支持1000 以上并发访问;借助AI 写稿机器人系统, 成稿时间比传统人工写作减少40% 以上, 为4000 家以上媒体/机构/企业提供AI 写稿机器人服务;形成AI 写稿评价规范1 项, 申请发明专利3 项以上, 获得软件著作权4 项以上。
2. 基于广播网与5G 移动网融合的超高清全媒体内容协同分发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4K/8K 超高清和5G 移动媒体的融合发展, 研究基于超高清直播视频内容的全媒体关联内容智能感知、获取与封装等技术, 研究面向超高清全媒体内容的广播网与移动互联网智能协同分发、适配广播网与互联网的封装切片等技术, 研究联动电视、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的多终端关联内容同步呈现技术;研制面向4K/8K 超高清全媒体关联内容的广播网与5G 移动通信网协同传输全链路系统和协同分发原型系统, 具有一次性采集、全媒体内容关联、多渠道发布、多终端同步呈现的特征,开展技术测试验证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基于超高清直播视频, 定义生成至少包括点播视频、多语种音频、新闻通稿以及动态广告在内的四类同源全媒体内容关联关系, 形成国际标准提案1 项以上;在协同分发及多屏终端呈现技术上,实现不超过120ms 时延差的多终端视频同步呈现, 形成融合网络的切片封装标准规范草案1 项以上;研制超高清内容广播网与5G 通信网的协同传输全链路系统, 系统应具备广播、组播以及点播三类同步传输方式, 实现多网络的码率自适应分配、管道接口适配与传输资源调度。建立全媒体协同分发体验中心, 在大型赛事/ 活动现场或居民小区开展超高清全媒体内容广播网和5G 移动网协同分发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 提供包括超高清直播、多视角、多屏交互、关联新闻报导等至少4 种以上全媒体形态;申请专利不少于5 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6 项。
3. 全媒体信息传播理论与基础服务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5G 和超高清环境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媒体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价值和传播管理等新型信息传播理论模型与技术, 形成全媒体内容统计传播学理论和统计建模技术方法;研究全媒体内容统一表示与信息描述、标识与封装、分类与编码等信息处理规范, 研发全媒体内容智能感知与自动标签、内容关联与知识表示、内容跨媒体解析与动态组合生产等全媒体内容信息加工技术与系统工具;研究全媒体内容质量综合评价建模理论与技术方法, 研发全媒体内容质量智能评价系统工具与基准测试数据库系统, 构建全媒体内容质量评价和测试床。推动全媒体信息传播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
考核指标:提出并形成全媒体信息传播统计建模方法学, 在2 个以上应用场景开展应用验证;研发全媒体内容智能感知、内容关联、动态组合等系统工具不少于3 项, 全媒体内容感知自动标签准确度不低于85%;建立全媒体内容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 形成全媒体内容质量评价系统工具1 套和全媒体内容质量测试基准数据库1 套;形成全媒体内容知识表示、封装标识、内容质量评价等标准规范不少于4 项;申请专利不少于6 项, 出版专著不少于1 部。